從“過路陰陽”到“御用地師" 一一記高級預(yù)測師 陽炳坤 之先祖?zhèn)髌?/span>
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年),家富人強,已成巨族的歐陽氏族人歐陽久鵬在湖南新化縣磚屋沖修建祠堂。
祠堂坐北向南,占地兩千多平方米,歷時三年,耗銀一萬八千六百余兩。
千年銀杏盤根錯節(jié),枝繁葉茂,掩映著青磚瓦面,龍舟脊的灰色院墻。
青石條砌成的臺階直通大門,兩尊石雕雄獅鎮(zhèn)守著祠堂。翹角廊檐下,兩根暗紅圓柱書有楹聯(lián):通渤海源流 派別兩江 還許朝宗歸一脈。本廬陵著作 文師百代 統(tǒng)成家學(xué)冠三吳。
兩扇厚重的,繪有彩色門神的木門莊嚴、古樸,門額正中置放一黑底金字大匾一一歐陽氏宗祠。祠堂是三進五間木制結(jié)構(gòu),樓廳的梁柱、斗拱、窗棱均雕有祥云瑞獸。每進前檐下懸一金字門匾,分別為“天恩重沐”、“奉先思孝”、“慎終追遠”。
門樓廳左右是廂房,前面是天井,周圍有回廊通道。正廳后壁居中是神龕位,上面貼有先祖歐陽修的畫像,兩邊有楹聯(lián):獨步廬陵 文章政事 秘傳漢晉 律呂陰陽
康熙末年,宮廷紛爭禍及文武百官,歐陽氏家族因官刑爭訟,耗盡財物。
為防不測,歐陽久鵬于一七二二年,將年僅十八歲的長子歐陽永興遣往荒蠻的四川,另謀生路。
祠堂外,千年銀杏傲立雪中,零星的葉片不時的被雨雪打落在地。歐陽久鵬身著長袍,神情凝重,身后跟著長子歐陽永興,“興兒,派系相爭,成王敗寇,為父要你遠離是非,保全性命”。
歐陽久鵬此次是專程帶歐陽永興來拜別先祖的。
“父親的教誨,孩兒銘記在心,此次一別,不知何日再見?”
“近年來,家道中落,禍起蕭墻,為父希望你到四川落地生根,開花結(jié)果,永不回頭”。
歐陽久鵬一邊吩咐永興跪拜祠堂先祖,一邊從衣襟中取出一書冊遞到永興胸前一一
“如果說祠堂是安身立命之所在,那么這一本家譜就是尋根問祖之依據(jù),你要妥為保存,不得遺失!"
歐陽永興恭敬地接過父親手中的家譜。
十多年來,歐陽永興第一次親眼目睹了這神秘而又神圣的家譜一一封面紙張已成灰褐色,有些蟲蛀的破損,但“歐陽氏通譜"幾個楷體大字依然十分醒目。
“明朝萬歷年間工部尚書郭子章作序的《歐陽氏通譜》,對世系分派、郡望家世、婚配墓葬均有記載,尊祖敬宗,彌足珍貴……"
歐陽久鵬鄭重其事,再三囑托。回想先祖的功德與眼前的敗落,父子倆禁不住感慨萬千,相擁而泣。
出了祠堂,仆人已為歐陽永興收拾了行李,粗布行囊中除少量銀兩和衣物外,還有唐僖宗朝國師楊筠松著的《地理點穴疑龍經(jīng)》、《地理點穴撼龍經(jīng)》。
“興兒,官宦子弟,失去父輩庇佑,謀生會更困難,這是保存在宮廷中的楊公秘本,它會給你帶來好運……”
歐陽永興淚別父親, 帶一仆人沿長江徒步逆流而上。
一路上,急流險灘一個接一個,古藤老樹間常有虎狼出沒,更有盜匪橫行。
一日,歐陽永興在客棧挑燈夜讀,窗戶突然被推開,來人蒙面持刀,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勢掠去了掛在木架上的行囊。誰料,仆人晚歸正巧碰上,歐陽永興飛奔出門,兩人夾擊劫匪,一陣刀棍打斗,劫匪棄了行囊,逃之夭夭,而仆人倒在血泊中再也沒有醒來……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