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上,歐陽永興和老人家談古論今,在談到風水時,他們的觀點出奇的一致。老人家說自己學的是楊救貧的“過路陰陽”。歐陽永興也從衣襟中拿出了楊筠松的宮廷秘本《地理點穴疑龍經(jīng)》和《地理點穴撼經(jīng)》,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師出同門……
老人家領著歐陽永興進入發(fā)龍地界時,太陽早已噴薄而出,萬道霞光撒向廣闊的叢林,但見山巒起伏,溪澗穿行,樹林深處有畫眉跳躍,有野兔竄出。
老人家和歐陽永興一邊翻山越嶺,一邊尋龍點穴,短短兩三個時辰,歐陽永興從老人家那里學到的風水知識遠遠超過了過去三年所學。
在一個較高的山頭,老人家停住了腳步,吩咐歐陽永興認真審視眼下起伏的山巒。
“年輕人,看出玄機了嗎?"
“老人家,你看這一帶遠山高大環(huán)繞,其間近百個山頭起起伏伏,象是萬馬奔騰,更似蛟龍涌動,嚴然是一個聚寶盆!
“對,方圓幾十里,外圍群山環(huán)繞,有眾多山峰朝拜,里面雖然山巒起伏,但地勢鋪展,足以尋找開闊的明堂。”
“這里藏風納氣,必有龍穴",歐陽永興補充道。
“是啊!三年尋龍,十年點穴",老人家眼中充滿了疑惑。
“這龍穴究竟在哪里呢?”老人家自言自語。
“龍脈延伸,界水而止”,歐陽永興突然想起《地理點穴疑龍經(jīng)》中有這么一句。
“我們可以沿山下的溪澗尋找龍穴”,歐陽永興向老人家建議。
“哎,這里溪澗彎彎曲曲,大大小小不少于三十條,又如何確定龍脈所住之處呢?”
老人家犯難了,這些年穿行于深山老林打獵為生,只覺得這里的確是塊風水寶地,但具體龍穴在何處,自己從來沒有認真尋找過。
中午,太陽早已把樹林中的薄霧驅(qū)散干凈,視野更開闊了,山下不遠處有一炊煙裊裊升起。
老人家領著歐陽永興在山間樹林里轉(zhuǎn)了一圈,找來一大堆不知名的野果子,又回到山頭一邊吃野果子,一邊審視周圍的山水。
此時,太陽躲進了云層,山間起風了,前面有兩座橫臥的“S"型的山,山上蒼松翠柏,景色迷人,兩山相會的山腰處,有一團薄霧還未散去。山腳下,兩條小河彎彎曲曲,在此相交成回沱水,匯成了一個很大的深水潭,潭中的水通過兩山間的另一個出口彎彎曲曲的注入山后的河流,再經(jīng)泥溪匯入岷江……
“年輕人,你看前面的山為何形,下面的水似何物?”
老人家突然來了精神,拉上歐陽永興就往山下趕。
“走,我們到山下那戶人家打聽一下!
山腳下,三間破舊的茅草屋,住著李氏父女倆。老人家和歐陽永興從李氏人家得知,這里的小地名叫龍興安",方圓十來里只住著他們父女倆,平日里全靠打獵為生,生活雖貧困,但沒有盜匪橫行,更無戰(zhàn)亂之憂,雖是深山老林,但也樂在其中……
歐陽永興見茅屋主人頭發(fā)花白,滿臉皺紋,估計他應年過半百,而主人的女兒衣衫襤褸,
蓬頭垢面,年齡大約十三四歲。走進茅草屋,屋里除了兩張木板床及幾件狩獵工具外,便沒有了別的家什。
“難道我也要和老獵人一樣,在這深山老林,與貧窮為伴,終其一生嗎?"歐陽永興的心為之一顫,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
“年輕人,要想富足就到觀音集市上安家吧!"白發(fā)長者仿佛看穿了歐陽永興的心思,于是故意調(diào)侃到。
“噢,這里果真是一個風水寶地嗎?"歐陽永興疑惑的問李氏獵人。
“風水,我不懂,只知道這里水源好,那個深水潭的水常年清澈干凈,十多米的竹竿也不能插到潭底,水面上山腰處云霧彌漫,常年不散,空氣潤濕,住著舒服!
“云霧彌漫……常年不散……”
“這不就是龍脈結穴散發(fā)出的真氣嗎?"老人家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
老人家再次認真審視山水一一